028-87529006

未来新能源:多能互补

发布时间:2014-01-14 19:24:07    信息来源:
   大规模电网、大容量机组,跟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都去建“陆上三峡”。

  将来的新能源利用是多能互补的形式,不能只靠某一类来源,对每个地区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

  启动国内市场,要尽快解决分布式发电的瓶颈,而且要围绕它加快各种示范工程的建设。

  问:《可再生资源法》施行5年来,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阶段,您认为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答: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风电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产业链,目前中国风电的装机容量世界第一,超过4000万千瓦。光热产量多年来保持世界第一,替代了2000万吨标准煤。国内太阳能行业的多晶硅材料大幅度国产化、规模化,使得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下降成为可能,太阳能光伏电池从2007年开始也连续四年世界第一。另外,在投资机制方面,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本投入的市场。

  问:我国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15%,为实现这个目标,您认为政策层面最需要完善的重点有哪些?

  答:拿光伏来说,国内亟待完善的首先是落实光伏上网电价,除了电价政策以外,还有上网和金融信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电价政策,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我国的资源情况差别也很大,要对不同的资源情况、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电价补贴。

  问:怎样根据可再生能源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探寻一条与之相适宜的发展道路?

  答:在管理体制上,我们还没有适应新能源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还在用传统的东西去套,而不是通过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大规模电网、大容量机组,其实跟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都去建“陆上三峡”。

  以风电为例,风电的规律是不稳定的、分散的,国内也应该更多地走分布式、就地式的道路。在西部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集中发电把它送出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只用这种形式,或者就近建一些高耗能的企业。太阳能更应该是以分布式为重点。

  将来的新能源利用是多能互补的形式,不能只靠某一类来源,对每个地区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应该更多提倡就地消化利用,有的地方风多,有的地方太阳能多,有些地方是多种搭配,应适应具体情况。

  问: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很高,我们应如何将这种创新的力量充分整合,汇聚成国家的创新能力?

  答:技术创新方面,现在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队”。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但企业的研发无法代替国家层面的战略性研究、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现在国内在一些核心的技术和装备、前瞻性的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实际上,有大量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不知往哪申报,如何得到政府支持。对于社会上这种积极的创新活动,我们需把它们集成起来。

  问:您认为启动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市场应如何选择突破口?

  答:启动国内市场,要尽快解决分布式发电的瓶颈,而且要围绕它加快各种示范工程的建设,比如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目前,发改委计划建设100个新能源城市,还有两三百个绿色能源县。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进行建设,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同时听取各方意见,有一个更加明确具体的补贴政策;给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让企业能够拥有自我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