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7529006

用标准让建筑“绿”起来

发布时间:2015-05-04 16:28:32    信息来源:绿建汇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由于新国标“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将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设计和技术创新,绿色住宅行业也有望掀起新一轮市场洗牌。

  尽管我国早已下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也指出,“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提高30%以上。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多少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尤其是对绿色建筑标准的认定和推广,还需要加大力度。

 抓紧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与修订。如把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列为建筑节能的重点,相关部门应从保温节能性、防火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性能持久性4个方面加快制定墙体保温材料行业标准;把推广使用绝热性能优良的新型保温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确保新建建筑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事实上,在一些绿色建筑标准落实得好的地方,建筑的节能效果已经初显。2014年,北京市一方面大力实施《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开展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标识标志评价;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住宅产业标准化,严格实施能效标准,加大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标准化力度,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截至2014年11月,北京共有971个项目、4656万平方米的新建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基本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水平;35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94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

  作为整栋建筑最重要的“零件”,建材的节能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节能效果和“绿色”程度,因此,有专家表示,要更好推广“绿色”建筑,先应当让建材“绿”起来。应当加强建材行业标准监督,避免“宽指标”、“超指标”标准产生,加强标准可实施性,从源头避免不合格建材流入市场,影响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从而推进保障建筑节能进程。单凭一项指标来否定产品的整体性能是不科学的,也抹杀了产品及其应用系统的优越性能,阻碍了新材料、新产品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对实现节能减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减少建筑围护结构能量损失,是防止建筑物存续期间能耗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有资料显示,在围护结构设计及材料选用方面,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这意味着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能量消耗。

  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是对传统建筑价值观和技术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建筑在生产制造、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理念和方法上产生质的变革。以绿色建筑发展为切入点,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才能够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