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如火如荼地发展。今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8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约束激励,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各地都在全面贯彻绿色建筑的行动,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吸收好的经验,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优势?近日,记者采访了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主任莫争春。
记者:当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建筑方案的出台的意义何在?
莫争春:我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室建筑节能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等一系列任务。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繁重任务,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制约的严峻挑战。建筑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工作。《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助推绿色建筑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记者:您参与过农村建筑节能的研究,您认为从资金支持方面、实现产业化方面该如何进行?
莫争春: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地域比较广、推进建筑节能有一些难度。如何在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保证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农村建筑室内环境,而不造成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增长,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针对农村建筑节能问题,一些地区的试点工作、科研工作相继展开,并取得相应的成果,这为农村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北方一些地区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些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记者:现在,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是一个热点。目前,深圳等地已经开始了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您怎么看待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
莫争春: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来讲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深圳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自今年6月份运行。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利用市场手段来促进减少碳排放的措施。目前,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还不足。需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进行调控,并对碳交易进行试点。碳交易试点要与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协同联动,既要让参与企业有动力,又不能过度增加企业负担;同时要加强碳交易支撑体系建设,在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考核及交易标准等方面形成配套措施。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中美建筑节能的交流与合作,能源基金会对我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方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您认为,美国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莫争春:近年来,我们通过中美建筑节能领域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国建筑节能核心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我国掌握建筑节能领域一批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能效的整体提高,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项目中能耗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作为建筑能耗领域第一手数据,为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项目研究先进的围护结构系统,先进建筑设备系统、高效照明装置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将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技术方案,并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既具有节能效益,更具有改善民生的效果。通过开展高性能节能建筑技术综合集成研究与示范以及其他关键技术的示范,引导并带动成熟技术的推广使用,加速和扩大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记者:您认为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目前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
莫争春:我认为老百姓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还是不够的。国家要加大推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加强政策的支持。要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推广路线,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太阳能被动技术的研究,推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加强国际合作和研究。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