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与工业、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个主要领域。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3,节能工作压力很大。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舒适标准比较低,但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8%。城镇化必然伴随新增建筑的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约300亿平方米。这也意味着,建筑能耗将大幅上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关注到建筑节能问题,1986年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截至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已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达到95.5%。 暖通在线
国外开展建筑节能的经验表明,单纯以节能为目的的建筑物,在实际建造和使用运行中可能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因此,伴随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产生。 调在线
空 绿色建筑内涵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四节一环保”的建筑。
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首先从建筑节能起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发布,建筑节能率目标是30%,1994年,该标准修订,将建筑节能率目标提升至50%,并制订了《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9年《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发布,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期间还分别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规划。 暖通 空调 在线
伴随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绿色建筑概念也被引入和应用。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并于2007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此后,又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总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政策支持等的不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分布不均衡,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项目数量和总建筑面积较多,5省市标识项目数量占全国的57.5%,总面积占全国的53.7%,其中仅江苏省就占全国的23.6%。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涉及绿色建筑的制度,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及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新建建筑市场准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
“十二五”以来,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相继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两份文件都对强化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转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凸显我国政府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坚定决心与支持力度。《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十二五”末,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提出财政资金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及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激励政策。
时隔3个月,住建部又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绿色建筑推广力度。
来源:国家工程标准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