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能源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能够供应60%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为报告作序。序言称,该研究是为探索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逐步退出主导中国能源发展所进行的情景及路径研究,为中国探索一条通往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供应及消费为核心的能源创新之路。
报告称,到2050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32亿吨标准煤,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62%,同比2010年,终端电气化比例提高36个百分点;在终端能源中,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为9亿吨标准煤,终端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了66%;在终端电力供应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91%,2050年的一次能源供应量为34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62%,单位GDP能耗为0.12tce/每万元,能源效率比2010年提高90%。
该研究由能源基金会发起及支持,由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等十几家单位100多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3年时间共同完成。该研究也得到了丹麦能源署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技术支持。
刘琦表示:“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弥补了国内可再生能源研究的短板,具有长远战略性,是一个十分重要、有份量的研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抛玉引金’的作用,为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制定起到了重要支撑。”
全球范围内,以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为目的的能源变革正如火如荼进行,多国都提出了宏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如丹麦提出到2050年要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再生能源完全替代;德国也提出了要在205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60%的目标。
“该研究项目为我国进行能源战略的部署指明了方向,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长期规划做出了范例。”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说。
但与会的各位官员和学者也指出,实现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非易事。
何建坤指出,未来10年如何突破当前的技术与制度障碍决定了中国是否能够在2050年实现发展目标。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已颁布实施多年,但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共识并未达成。史立山指出,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因素,以及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要推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据课题组介绍,今后几年,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单位还将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围绕我国2050年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能源转型战略开展更加深入的后续研究。